榜样引航 | 吕春雨: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
吕春雨
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
2021级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
导师:
刘伟 研究员
荣誉:
2025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;
2023-2024学年北京大学三好学生;
2022-2023学年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;
2021-2022学年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;
就业:
浙江中医药大学 教学科研岗
时光如白驹过隙,四年的博士时光转瞬而逝,我即将告别这段充实又意义非凡的求学生涯。
从南昌大学起步,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深造,再到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博士研究生,我一路走进科研的殿堂,历经迷茫与低谷,也迎来突破与成长。是对科研的热爱与坚持,引领我穿越层层迷雾,走到今天。
博士期间,我有幸师从刘伟教授。他的博学儒雅、耐心指导,是我科研路上的灯塔。从科研设计到论文撰写,从失败复盘到突破瓶颈,刘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将脑力与体力结合,高效、理性地面对科研的挑战。刘老师不仅是学术上的引路人,更是我人生的重要榜样。
在科研的道路上,我也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。肖康老师的谆谆教诲、杨旸师兄与章东生师兄的解惑、还有来自浙江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、深圳先进院、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师长们的专业支持,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慷慨相助,我的课题才得以顺利推进,我也深刻体会到:科研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
虽然科研生活紧张且密集,但我从未丢失对生活的热爱。每当身心疲惫时,我便约上吕孟杰等师妹,一起去徒步、爬山、看海。每次置身自然之间,仿佛都能为我积攒下一次再出发的力量。那是属于我们的“科研间歇泉”,在汗水与风景之间重新找回平衡与坚定。这份热爱,也悄悄塑造了更有韧性的我们。
有人说,科研是一场孤独的跋涉。但对我而言,这是一段“群星闪耀”的旅程。我很幸运,在前行的路上始终被温暖的人们包围着。我也真心感谢刘伟课题组的每一位伙伴,感谢与你们并肩奋斗的日子。感谢研究生办公室蒋日婷老师的悉心帮助和生活支持,是您让我在求学之路上感受到来自北大的关怀与温度。
当然,我最想感谢的,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家人。父母的无私奉献、爱人的理解陪伴,是我前行道路上最坚实的底气。特别是我的先生高日峰,我们携手走过求学风雨,共同迎接未来的晨光。
回望来时路,我从一个懵懂的医学生,成长为一名有思考力、有执行力的科研工作者。这一路,有花路,也有荆棘;有遗憾,也有收获。可不变的是,每次跌倒后,我都会坚定地站起来,继续前行。成长的本质,或许就是学会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,然后怀揣热望,勇敢奔向未来。
如果要给后来者一句话,我想说:别怕慢,也别怕摔,只要你不放弃,路就会越来越亮。未来还很长,我相信我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每一位青年,都会继续带着初心,在科研的道路上深耕笃行。